第三百零七章 维尼泽洛斯的意见-《希腊的罗马之路》


    第(2/3)页

    希腊的海军毫无疑问是倾向于协约国一方的,无论是英国法国,派驻在地中海的舰队实力强大,根本不是希腊海军弱小的实力可以抗衡的。

    在战争开始之后,英法两国的海军进行了协调,英国海军主要负责北海战场,而法国海军负责地中海。

    希腊海军自然不会为自己选择一个无法战争的对手。

    同样的道理,陆军中也有很多军官不同意站在同盟国的对立面。

    因为加入协约国,就意味着希腊军队很有可能会与德国以及奥匈帝国的军队交手。

    德国陆军的实力,从坦能堡战役之后,威震东欧。

    尽管希腊的陆军军官们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毕竟近代以来,希腊陆军未曾一败。

    但德国陆军的威名,还是让一部分军官感到畏惧,觉得希腊陆军不是德国军队的对手。

    因此他们不认同加入到协约国阵营。

    “昨天我接见了英国大使,如果希腊同意加入到协约国一方,等到战争胜利之后,希腊可以得到整个色雷斯”维尼泽洛斯缓缓说道。

    “既然王储殿下您也倾向于协约国一方,您的意见如何?虽然目前德国陆军与海军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但在我看来,德国人已经输掉了战争”

    “从马恩河战役结束之后,德国人就已经没有胜利的希望了,关于这一点,殿下您应该也很清楚吧”

    君士坦丁明白维尼泽洛斯的意思。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战速决的想法破灭了,战争模式也变成了德国军方高层开战之前最担忧的消耗战。

    战前各国的军方高层预测的战争走向,都是速战速决,通过数次双方主力军队的决战决出胜负。

    这才会导致战争开始之后,各国在军工生产上没有转变为战事体制。

    而现在,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都注意到了这一转变。

    既然战争已经长期化了,那就要打击敌方的生产能力,削弱对方的战争潜力,直至对手力竭而亡。

    开战之初,德国还能通过中立国,例如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士,瑞典等中立国,获得一些紧缺的物资,粮食用品和海外原料。

    马恩河战役结束不久,英国马上宣布北海区域为战争区域,所有开往德国的商船,都要接受检查,禁运名单上的商品,都会被没收。

    凡是中立国的船只,从海外运回原料的时候。必须向英国海军报告,否则就要受到没收货物的惩罚。

    所有原料确实是专供中立国自己使用,决不能有丝毫输入德国。

    对于德国来说,所有的海外来源都被切断了,德国目前就已经陷入到粮食缺乏的危机当中。

    在战争爆发前夕,食品生产,进口与配给的制度已经使德国处在不稳定的情况了。

    城市化的变化,意味着进口粮食占德国人所依赖整个粮食的四分之一。

    这样做的好处是,廉价的进口粮食可以让城市的民众能够以低工资买得起。

    1911年,德国的政治家们通过了一条旨在保护大地主的关税政策以对此状况进行干预,这项协议提高了面包的价格,但却激怒了城市内以低工资为生的工人。

    换句话说,进口粮食在德国长期占据着德国人粮食需求总量的相当一部分份额。

    而现在,德国的进口渠道被切断了。

    预测一场战役的胜利,和赌博差不多,因为这其中不可控因素太多,完全没有太多规律可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