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西米-《隋末第一狠人》
第(3/3)页
邹羽作为皇帝,身边不但随时有亲卫,宫女,当然也少不了秘书,这些秘书就是随时帮他书写的人。
杜楚客其实心里挺开心的,这一年他觉得过得非常充实,亲自教百姓说汉语,带领他们种地,虽然自己也是才学会的。比起以往做官,如今可以说有意思多了。他以前根本就没有想到,还有一种这样的做官方式,按照邹羽的说法,这叫为人民服务。
不止是喊喊口号,而是要求官员亲临第一线,视察工作,又不得高高在上,那个时候,杜楚客才明白为何一开始,邹羽就要求官员先实习,再任职;官员熟悉自己工作,熟悉基层的事情,才能更好的管理,对于下面的人,可能出现的手脚,了然于胸,才不会被架空,也不会出现不懂装懂,夸夸其谈的情况。
充实而又有意义,尤其是看着几十万人在自己带领下,过上翻天覆地的生活。
没有去搞工业,所有百姓集中整治农业,开发养殖,爆发出来的那种能力,相当惊人,不但是中原这边,岭南如今一样鸡鸭成群,尤其是雪白的大鹅,成群结队的行走乡间,别说老鹰黄鼠狼,就是狐狸和狼都得退避三舍。
人员集中搞大开发,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让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疯狂生长的野草,因为人来人往,再也长不出来,这就是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邻里之间近了,生活也更热闹,尤其是岭南这边,大部分属于少数民族,喜欢唱歌,每天夜里,原本只是集中百姓学习汉语,搞搞宣传,等到结束,这些人就干脆围着篝火,跳了起来,虽然不知道他们哪里来那么好的精力,不过这种欢歌笑语的景象,还是非常让人满足,回来两天的杜楚客发现,自己居然有些怀念岭南的生活。
“这种大树居然能做出米来!”出城忙碌的房玄龄,回来之后,惊讶的看着御书房放着的树干。
“尝尝,味道还不错。”邹羽笑眯眯的拿着筷子指指碗中的米饭说道,能见到房玄龄吃惊的时候,可并不多,尤其是这一副见鬼的模样,显然这东西对他的冲击不小。
“山海经中,海外经有记载,海外千里有岛,岛上有数曰“榈”,食之香甜。臣原本以为,这都是先人臆想,或则消失的东西,想不到居然是真的。”好一会,房玄龄吃了两口,放下筷子感叹道。
“山海经!你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吗?”邹羽好奇的问道,这在后世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山海经是夏朝之书,属于当时朝廷藏书,记载了前朝和当时的山川地理,由禹初创,后人完善;汉哀帝元年,刘向、刘歆父子带领校书大臣校定而成三十二卷,流传至今,不过书中记载,大多不知出处,因此不少人认为这是小说家的臆想。”房玄龄愣了一下介绍道。
听房玄龄的话中之意,山海经居然是以前朝廷的官方记载,也就是说,这应该属于当时官方对于治下的一种统计,也是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按照当时的情况推测,还应该属于皇室的秘密藏书,难怪到了千年后春秋战国才被人所认知。
只不过现在已经不可查了,邹羽对于这点也并不意外,毕竟这都是两三千年之前的事情。
“许多事情,都被淹没在历史之中,我们不知道,只是还没有发现,我们在前进的时候,也不能忘记追寻先人的足迹;不过这都是后话,现在还是想想如何利用这种食物。”邹羽感叹道。
“臣以为,首先要确定这种西米,数量有多少,才能决定如何开发;这种西米可以移栽吗?如果能够移栽,以大唐百姓的能力,很快就能形成规模。”房玄龄问道。
“移栽也只能在南洋那一块,岭南能不能成,产量如何,这也是未知数。不过我已经让那边进行。
至于数量,应该不少,南洋之地,并不小于中原,那么大的地方,能有多少,可想而知;不过太大了,需要时间探查。
我的意思是如果发现了大量生长的地方,就先开采出来,把成熟的全部开采,剩下的规划一下,让人种植得更好。我们不像那些土族,生活在那边,完全可以把那些岛屿,当作一块块的土地,每隔几年,收获一次。”邹羽解说道。
“嗯!陛下想得已经很周全了,臣没有什么可补充的。”房玄龄赞同道。
邹羽的意思,就是把南洋那边当作农场,把每一座岛屿探查一下,根据不同岛屿生长植物来决定这些岛屿种植什么。有价值的保留,没有价值的砍伐,全部用来种植西米等作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