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老朱家的兴衰记-《新唐小相公》
第(2/3)页
之前数十年的努力,都是为了取得参加省试的资格。
房山书院乃是民间办学,唯以学识取材,对学子年龄基本不做限制。
书院落成时间不长,发展至今,已是房州公认最好的育才圣地,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甚至超过州学馆,每年的乡贡举人基本全都出自于此。
朱大全当年能从书院学子中脱颖而出,必定是有真才实学的,况且以老朱家世代为农的条件,朱大全能够走到这一步,实属不易,朱秀心中也对自家老爹坚韧不拔的心志充满敬意。
只可惜,朱大全前往神都途中染疾,被送回家后便一病不起,朱秀根据方翠兰的描述,猜测估计是突发脑梗一类的脑卒中,在后世都是相当危险的病症,更遑论这年头。
按照惯例,州府通常都会给予乡贡举人相当优厚的条件,让他们在本州成为读书考科举的榜样。
州县若是科举人才辈出,对现任官员来说,可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政绩,能让州县官在今后的考课中加分不少。
所以现今各地官员愈发重视治下的生徒乡贡选拔,对今后的人脉拓展和积累政绩都是相当重要的。
当时房州已有数年不曾出过及第进士,哪怕明经科也鲜有佳绩传回,所以成绩优异的朱大全备受州县两府官员的重视。
按方翠兰的话讲,当年朱大全在房陵县,那也是能够随意进出州府,上至四品刺史大员,下至九品诸曹官,哪个没跟朱大全喝过酒!
就连回乡报喜,也是竹山县县令亲自作陪。
在出发前往神都前,州县两府就发下官告,免除了朱家往后的田租赋役,算是提前将朱大全一户抬入士绅阶层。
虽说贡举人并不在《永徽律》和《赋役令》中规定的,能够享有免除课役的范围内,但地方州县为了鼓励治下士庶踊跃参与科举,提倡文教,都会对贡举人给予格外优渥的待遇。
那时的老朱家,真是风光无限,受到乡亲们的仰慕和追捧,说起陶朱村朱家,竹山县谁不得羡慕地感叹一句“麻雀变凤凰,鲤鱼跃龙门”!
房州上下都指望着朱大全能在省试中一鸣惊人,一扫房州科举颓势,为乡争光,可惜......
“要是便宜老爹没有病故,老朱家现在肯定是另外一番光景。说不定我早就能实现梦想,当个豪绅子弟,过上日日斗鸡遛犬,纵情声色的逍遥日子!”
“哪像如今,还要为生计发愁,连口白米饭都吃不上~唉~”
朱秀唏嘘不已地感慨一声,敬香磕头后出了堂屋,顺手将蔑筐里的《公羊传解诂》拿在手上,翻看了两眼就兴趣缺缺地扔在一旁,裹紧袄子,坐着小马扎蜷缩在立柱下,大大地打了个哈欠,咂吧着嘴睡意渐浓。
第(2/3)页